文物寄存办法惹争议 学者吁台北故宫应有使命感******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兰千山馆”文物因寄存合约期满,台北故宫以院区库房空间有限,倾向不再续约,引发争议。岛内多位学者19日在一场公听会呼吁,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机关的使命感应永存于心,即便是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20/4e5959a00274462f878a0a802de099e3.jpg)
台当局“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9日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来作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听会,就寄存办法的变革等问题,邀请学者专家进行讨论。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称台北故宫典藏的质量很丰富并不需要以私人寄存的方式来弥补典藏。
吴密察说,台北故宫寄存办法的变革是为了“符合博物馆的公共性”,将以捐赠为前提的方式进行寄存,执行上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合约到期后即启动捐赠的审查程序;另一是在合约期满后确认寄存人同意捐赠,启动审查程序,若无捐赠意愿则由寄存人取回。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认为,吴密察的说明,让人不解为何历经8任院长都相安无事的制度如今却“崩坏”,寄存制度被院长视为只是沦为有钱人的仓储?
还有多位学者均指出,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一旦做出决策,影响的不只一代人更是后代子孙参与或接近文化艺术的权利,即便是以捐赠为前提的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维公则提醒,以捐赠角度看,重要文物要求捐赠在实务上可行性非常低,一旦文物迁出,再拿回来或借展的成本会超乎想象。
(新春走基层)兔年本命年“铁二代”客运员站台上的第一个春运****** 1月19日,腊月二十八,正值春运期间,江西南昌站的站台客运员蒋靖妍正忙着接送一趟趟列车并引导旅客有序安全乘降。 24岁的蒋靖妍是一名“铁二代”,2023年兔年春运,属兔恰逢本命年的她,迎来了自己在站台上工作的第一个春运。 作为部门里第二小的职工,蒋靖妍虽然才到站台上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但在春运期间,她最忙时一个班次要接送二十多趟列车,有时一整个下午一刻不停都在站台上来回奔走。 蒋靖妍的父亲是一名列车司机,有时她还能接送到父亲值乘的列车,但每次相逢,两个人一般只会远远对视一下,然后便继续专注各自的本职工作。 站台客运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责任重大。在蒋靖妍心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接送的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到达和驶离,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